“微改造”解鎖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連日來秋高氣爽、微風不燥,正是散步遛彎、閑話家常的好天氣。在包河區(qū)蕪湖路街道曙光路與績溪路交口東側,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成為了居民們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圖丨改造后的“口袋公園”
該區(qū)域位于合肥二中北圍墻外,原為校園建設留下的閑置空地,卻因長期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占據,環(huán)境問題突出,淪為一片被遺忘的角落。
如今,這里儼然另一番景象,綠植錯落有致、步道蜿蜒其間、小品點綴一旁……這個以“大隱于學”為主題的“口袋公園”,不僅顏值在線,更成為附近居民日常休閑的熱門選擇。
“咱們老城區(qū)居住人口大,老年人又多,就盼著有點活動空間,散散步、健健身?!本用駨埓鬆斝χf,“現在把邊角地利用起來了,老百姓都很滿意!”
圖丨改造后“微景觀”
改變并非一蹴而就,面對屢禁不止的雜物堆放、毀綠種菜等現象,街道聯合建設、規(guī)劃、教育、城管等多部門,主動走進社區(qū),邀請居民代表一起協(xié)商議事。
圖丨改造后的草坪
從拆除違建、道路施工、草皮鋪設到建設環(huán)形步道、增設街邊花境、打造文化長廊,經過三期工程的持續(xù)推進與精心打磨,原來雜亂無章的4000平方米邊角地實現美麗蛻變,不僅環(huán)境臟亂問題得以治理,活動場地問題也得到相應解決。
圖丨合肥二中共享停車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民生改造并未止步于“表面文章”,針對周邊居民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問題,經多方協(xié)調與實地勘察,最終推動合肥二中地下停車場150個車位以“錯峰共享”模式,在夜間與周末時段向周邊居民開放,讓閑置資源得以高效利用。
從閑置空地到“口袋公園”,從無處停車到資源共享,“微改造”悄悄重塑著老城區(qū)的面貌。它不改大格局,卻溫暖小日子,不做大拆建,卻贏得真滿意,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腹地,不斷刷新屬于居民的微幸福。(圖/文:畢芃 包河區(qū)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