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尸、測謊、獵毒……現實版“名偵探”日常
電子顯微鏡下,直徑不到5微米的針桿藻,密密麻麻靜靜懸浮?!懊?0克肺臟里40萬硅藻!”這遠超溺亡常態(tài)的數據,讓主檢法醫(yī)老武警覺起來,后續(xù)找到的證據證實,這是一起妻子給丈夫喂精神藥物后,多次推其入水的謀殺案。
看得見的痕跡、讀得懂的圖譜、檢得出的DNA、問得透的心理測試……在昆明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原本“無聲”的證詞,正被尖端技術逐一喚醒,作為西南地區(qū)刑事技術標桿,該中心連續(xù)四年在公安部能力驗證中獲得“全項滿意”,是云南省唯一全國公安機關重點司法鑒定機構,亦為全省最大技術鑒定中心。目前已通過CMA、CNAS雙認證及公安部評審,6個實驗室獲評重點司法鑒定專業(yè)實驗室。
自2021年以來,累計協(xié)助破獲2600余起重特大或疑難案件,技術影響力輻射南亞東南亞。
硅藻溯源,新興技術點亮“科技法眼”
硅藻檢驗是其中一項領先技術,法醫(yī)團隊通過構建覆蓋全省主要水域的本地硅藻數據庫,建立起精準至“種屬”級別的“水下地圖”,再用這份“水下地圖”還原更多關于是否溺亡的真相。
另外,該中心自主研發(fā)的AI系統(tǒng),將原本需要7天完成的2733張硅藻圖像初篩壓縮至4小時,實現50屬硅藻自動識別,結束了云南公安硅藻檢驗外送的歷史。
心理實驗和聲紋,穿透謊言的認知雷達
心理測試與聲紋技術同樣成效顯著。在一起案值40余萬元金店盜竊案中,嫌疑人聲稱大部分被盜黃金落水,僅交出一小部分贓物,而打撈隊一無所獲,心理測試人員轉向其妻子尋找突破口,通過認知刺激法監(jiān)測皮電波動,成功突破心理防線,最終警方在廚房管道內起獲全部黃金。
聲紋技術為打擊電詐提供新路徑,通過強化涉詐語音采集、建模與比對,2022年以來,共比中、串并電詐案共計477起,比中嫌疑人163人。
從肉眼到慧眼,看家本領的技術躍遷
傳統(tǒng)刑技也在實現“智慧躍遷”。在司法鑒定中心工作人員的案臺上,曾常用的放大鏡、顯微鏡,被現在可放大倍數可達百倍的各類高尖端儀器所替代。
一枚塵封33年的模糊指紋,借助AI算法重獲新生。在痕跡、DNA、足跡等檢驗中,大數據與智能建模正成為破案新引擎。在一起入室盜竊案中,技術人員憑借細微撬壓痕跡和多點痕跡整合,準確還原了嫌疑人行動軌跡并提取到關鍵物證。
為民情懷,科技防線守護生命安全
該中心的技術力量更深植于民生守護。毒化實驗室猶如“毒物獵手”,2023年成功檢測出一名3歲男童誤服農藥后其體內的甲胺磷,搶回搶救時間;2024年某地群體中毒事件中,快速定性多種烏頭堿成分,精準支持醫(yī)療急救。他們建立的常見藥毒物快速篩查方法,既是破案鐵證更是“救命通道”。
背后支撐這一切的是團隊傳承的“偵破精神”,嚴謹細致、永不放棄,從老專家到青年骨干、從顯微鏡到AI算法,持續(xù)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已成為這支隊伍的核心基因。
這里還培養(yǎng)出國家級、省級、市級刑偵專家近30人,公安部優(yōu)秀技術人才2人,年均出具鑒定報告8000余份,在全省占比超50%,每一份報告都經得起復核和推敲、經得起法庭檢驗。
服務全省面向區(qū)域,刑技保障的“技術樞紐”
昆明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服務覆蓋全省10余個州市,年均為300余起案件、2500余份檢材提供鑒定支持,并多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服務。其影響力亦超越國界,已為南亞東南亞國家舉辦7期刑事技術培訓班,自主研發(fā)的便攜式取證裝備被柬埔寨等國警方采用。
中老鐵路開通后,創(chuàng)新優(yōu)化的檢驗方法高效處理跨境涉毒樣本,技術能力贏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在多次重要國際合作中展現擔當。
從AI指紋比對到硅藻溯源、從聲紋串并到毒物快篩,昆明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將前沿科技深度融入刑偵實踐,不斷重新定義破案的精度與速度,未來,他們將繼續(xù)錨定“西南標桿、全國一流”目標,以科技引擎守護平安,為正義照亮真相之路。(云南省公安廳新聞宣傳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