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曼來鎮(zhèn)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有這樣一個人,他熱愛黨的宣講事業(yè),帶領著一支少數(shù)民族宣講隊伍,長期扎根基層,兢兢業(yè)業(yè)、默默奉獻,只為把黨的聲音傳遞給山區(qū)群眾,讓黨的理論政策扎根基層、扎根群眾,他就是元江縣民政局退休干部、曼來鎮(zhèn)百姓宣教隊負責人張有華。2023年11月,張有華被中央宣傳部表彰為2023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
張有華出生于1954年,16歲參加工作,是元江縣曼來大隊的一名畜牧獸醫(yī)員,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已有43年黨齡。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黨和人民把我從一個小學畢業(yè)生、大隊‘劁豬匠’培養(yǎng)成機關干部,我要對得起黨對我的培養(yǎng),在有生之年多為黨和國家做點事?!?/p>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余熱生輝,永做黨的聲音傳播者
2014年,從元江縣民政局退休的張有華回到家鄉(xiāng),第一件事就是走訪了曼來社區(qū)所有村民小組,了解到有小組需要成立老年協(xié)會后,他利用在老齡委工作的經驗幫助高寨、石腳地、喬邊、馬鹿洞、箐門口5個小組成立了4個老年協(xié)會。幾個月后,他還與5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chuàng)建了“532樂隊”,自娛自樂的同時,帶動了農村文藝隊發(fā)展,為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發(fā)揮余熱。
2015年,元江縣實行殯葬改革,從土葬改為火葬,曼來社區(qū)一直是土葬,要讓大家改變固有的觀念,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此時,退休在家的張有華想為宣傳殯葬改革做一點事,就跑到縣民政局要來一口袋殯葬改革資料自行研究,把自己的宣講想法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交流溝通后,第二天就到縣城自費購買了一臺電腦,編寫了《殯葬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宣講稿。
“第一次宣講是在曼來社區(qū)冬季黨員干部培訓會上,大家都很認真地聽講,有的還記筆記,有的散會后還來問問題,我太高興了?!笔状涡v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大家表示,老張的宣講通俗易懂,喜歡聽。群眾的支持和喜愛,成了他開展宣講工作的最大動力。于是,他騎著摩托車走村串寨,開展了28場宣講,宣傳殯葬改革新規(guī),引導大家樹立孝老愛親、厚養(yǎng)薄葬的親情觀。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曼來鎮(zhèn)的殯葬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并圓滿完成,未發(fā)生一起矛盾糾紛。
2016年,張有華受邀擔任曼來鎮(zhèn)百姓宣教隊負責人,他把“532樂隊”也納入宣教隊。從此,張有華的宣講活動從“獨角戲”變成了“民族歌舞+花燈說唱+政策宣講”的模式,內容更加豐富,表演更加精彩,受到了群眾歡迎。隊員們白天務農,晚上排練節(jié)目,除了在曼來鎮(zhèn)演出,宣教隊還經常被邀請到其他鄉(xiāng)鎮(zhèn)和相鄰縣區(qū)宣講表演。
創(chuàng)新方式,讓基層理論宣講接地氣入人心
元江縣是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全縣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85%以上,有些老百姓聽不懂普通話。針對這一情況,張有華根據(jù)民族特點進行分眾化、互動化宣講,到不同的民族村寨,就以各民族宣講成員為“主角”,既用普通話宣講,又用民族語言宣講,并把書面語變?yōu)椤按蟀自挕薄?/p>
“張隊長知道我是‘傣族雙聲部民歌’傳承人后,第一時間就找到我,拉我入隊。而且他對每場演出都非常細心和負責,能把每個隊員安排到最合適的位置?!甭鼇礞?zhèn)百姓宣教隊隊員白天寶說。
“我每天都收聽收看中央、省、市、縣四級電視新聞,只要有新的政策,我都會在10天內下載整理,不超過半個月就要宣傳出去。”張有華說。從1970年工作一直到現(xiàn)在,張有華始終如一地學習黨的理論,關注黨的聲音,堅持做到新聞必看、理論必學、報紙必讀、心得必記,不斷豐富宣講素材。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他更是積極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精髓,第一時間編排了《二十大光芒照邊疆》《贊民族團結》等節(jié)目,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宣講之余,張有華還經常拉上朋友一起去看望慰問老黨員和困難群眾,為老黨員過政治生日,幫困難群眾解決問題,而且每次都是他自掏腰包購買慰問品。此外,他還堅持去夜校授課,用老百姓的話講老百姓關心的事,讓當?shù)厝罕姳M快知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腳踏家鄉(xiāng)土地,歌唱時代精神。從曼來鎮(zhèn)的村村寨寨到全縣,再到周邊縣份,張有華讓理論宣講在基層落地開花。2014年退休至今,張有華累計撰寫宣講稿78篇,編寫花燈說唱69首,宣講255場,演出183場,聽眾達到了近10萬人次,真正做到了從鄉(xiāng)村來、唱百姓事、為群眾演,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聲音傳遞到每一位基層群眾的心中。(高乾恒 玉溪日報全媒體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