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法庭的設立是中國司法制度的創(chuàng)新之一,山地農(nóng)田、屋前樹下都是法官們開庭的地點,舊桌子、塑料凳、紙名牌則是巡回法庭設置的常態(tài)。中國云南,地處高原高山峽谷、九曲連環(huán),讓巡回法庭走遍每一寸國土、送法入戶,是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方式。云南怒江法官鄧興20余年來,正是在穿越千難萬阻中深入基層,身負國徽進大山,維護地方公平正義,閃耀著云南政法人的紅色光輝。

踏遍青山人未老 背著國徽去開庭
鄧興,中共黨員,土生土長的傈僳族人,現(xiàn)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院長,曾任福貢縣人民法院副院長,貢山縣人民法院院長,他是一名穿越激流、行走在大山之間的人民法官。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縱貫全境而得名,是中緬滇藏的結(jié)合部,有長達449.5千米的國界線。從前在這里,溜索是許多群眾的過江工具,相同的是鄧興和大山人民都需要溜索穿江,不同的是,鄧興身上背著的是國徽,心里惦念的是讓法律深入基層。
1999年,鄧興進入福貢縣人民法院工作,到法院工作后,他認真學習,虛心向法院的前輩請教。經(jīng)過常年的審判經(jīng)驗積累和學習練就了過人的辦案能力和水平,他還是單位中第一個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職業(yè)資格證書(A類)的人。他愛百姓也忠誠于法律,作為本土的少數(shù)民族法官。他精通漢語、傈僳語“雙語”,堅持在審判一線親自辦理各類案件。為了更好地展開法律服務,20余年來,鄧興除了需要背著國徽溜索,他還要攀高山、躲落石、搬攔路石頭、過一踩空就會墜入怒江的懸橋……有時也要面對他人的不理解,有人見他這么辛苦會問:“你這樣做值得嗎?”鄧興會堅定地回答:“值!”每年,鄧興的足跡都會遍及數(shù)十個村鎮(zhèn),踏上屬于司法正義的萬里征途,而每一個背負國徽的腳印,每次解決的基層案件都是對此疑問的回答。

灑向人間是正義 傳播法治好聲音
鄧興的事跡隨著央視《新聞紀實》——怒江邊的巡回法庭,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同時他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嘉獎與表彰,僅2014年,鄧興法官榮獲“全國優(yōu)秀法官”“全國最美基層法官提名獎”、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云南職工職業(yè)道德建設十佳標兵”;“云南好人”等榮譽。2015年10月被怒江州委、州政府表彰為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2016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模范法官,2016年6月被中共云南省委評為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2020-2025年)》上寫明,到2025年,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初步形成。近年來,云南省司法工作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司法公正的工作主線,忠實履行司法審判職責,用公正司法護航彩云之南高質(zhì)量發(fā)展,2022年,全年審議地方性法規(guī)11件 立法數(shù)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年度法治建設群眾綜合滿意率達97.77%,全年共調(diào)解矛盾糾紛18萬余件,調(diào)解成功率97.95%。
法治建設的優(yōu)異成績,離不開每一個和鄧興一般的政法人的堅持和堅守,他們有高度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情操,恪守良知、不忘初心,把個人能力與力量匯入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洪流之中,牢記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光榮使命,腳踏實地傳播著中國法治、云南法治好聲音。(賀瑩/文 怒江州中級人民法院/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