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非遺過大年·新傳承新生活,六安市2022年網友喜愛的春節(jié)非遺作品網絡票選活動(詳情點擊)結果揭曉啦。
1月21日-1月27日在“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發(fā)布”微信平臺開展了網絡票選活動,參與評選的作品共50件,累計訪問量突破19萬人次,累計投票數(shù)137436票。經后臺數(shù)據審核,對異常數(shù)據進行處理后,綜合網絡票選情況,票選結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虎娃·二〇二二壬寅春
本幅剪紙的創(chuàng)意理念和技藝特點,首先采用中國傳統(tǒng)剪紙對稱窗花的形式,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肖虎娃造型,兩邊自然展開簡潔的紅梅報春剪紙裝飾;特別是在虎娃的中間以雙手展開橫軸“新年好”點明主題;并根據圖案上下左右,線條塊面均衡對稱的審美視角,飾以添加了“2022 ·壬寅春”粗線條文字,達到豐富主題內容的效果;其剪紙作品構圖嚴謹,手法熟練,畫面清新活潑,技藝處理流暢優(yōu)美,在2022農歷壬寅新春之際,在欣賞非遺剪紙之余,給網友們送來美好的祝福!
作者簡介
張玉柱,安徽霍邱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民間工藝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六安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民主黨派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六安開明書畫院副院長,六安市政協(xié)委員。
張玉柱幼年隨其祖母、剪紙老藝人周桂芳學習剪紙,后師從著名剪紙藝術家、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堃英先生(已故)系統(tǒng)學習剪紙理論和技法。技法逐漸由單一的手剪向手剪、刀刻并用過渡,創(chuàng)作思路逐漸由傳統(tǒng)題材轉向現(xiàn)代生活,同時結合撕紙藝術,把民間美術的審美情趣融入現(xiàn)代審美理念。
近年來,其剪紙、撕紙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剪紙作品《龍騰盛世江淮春》獲“安徽省首屆傳統(tǒng)工藝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奔馬》入選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剪紙精品世紀回顧展”獲二等獎。
虎年大吉
《虎年大吉》圖案用對稱的吉祥寓意作為主題?;⑹侵袊氖ぶ?,排名第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虎是起源最早的圖騰文化之一,也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⑹谦F中之王,代表威嚴、權力和榮耀。而且虎是代表吉祥與平安的瑞獸,民間也把虎看成兒童的保護神。讓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睡虎頭枕,寓意孩子能長得虎頭虎腦,健壯活潑。此作品里面配有壽桃、喜鵲、牡丹花、蝙蝠等寓意福壽雙全、喜事連連、富貴平安、圓圓滿滿等吉祥寓意迎接新的一年。藝人用自己的方式祝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人們都享受美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徐圣年,安徽金安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六安市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金安區(qū)翁墩鄉(xiāng)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會長。
徐圣年自幼熱愛美術和民間剪紙藝術,作為翁墩剪紙的第三代傳承人,他給翁墩剪紙帶來新的活力。除繼承傳統(tǒng)的刀鉸方式之外,他吸收了諸如勾圖、點彩等其他方法,題材上不再局限于“四靈四獸”“歲寒三友”“八仙八寶”等元素,因循社會的發(fā)展,將新的事物表現(xiàn)在自己的剪刀之下。創(chuàng)作觀念繼承傳統(tǒng)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更易被當代人接受。
近年來,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不斷拓展,剪工更加成熟,在省、市民間藝術類比賽中屢獲佳績。其作品《十駿圖》被六安團市委作為禮品贈送給東歐十國青年聯(lián)合會;作品《白鵝詠春》被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收藏;作品《回娘家》獲安徽省首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銀獎。
柿柿如意
本幅剪紙作品是單幅剪紙,可按照對稱法折疊。該作品上半三分之一為柿子葉片,下半三分之二以柿子為主題,巧妙地塑造了生動形象的外表。柿子的葉邊修飾和細節(jié)裝點渾然一體,構圖嚴謹,畫面具有張力。在古代傳統(tǒng)剪紙文化中柿子因為諧音而具有事事如意,生活美滿的寓意。因“柿”諧音“事”,古人便將諸多種喜慶吉祥的內涵融入其中,如“四世同堂”“事事安順”等。該剪紙作品中的兩個柿子,預示著好事成雙,柿柿如意。甜柿子這種吉祥美好的寓意,正是非遺文化的學習者對朋友、對事業(yè)、對祖國、對未來的殷切期盼和送福之情。
作者簡介
李玫,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站長,從事鄉(xiāng)鎮(zhèn)文化工作二十多年。于2020年9月接觸剪紙藝術,在霍邱老年大學師從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玉柱。為了傳承和發(fā)揚剪紙這項非遺文化,同年12月,在本鎮(zhèn)復興少年宮開辦了剪紙興趣班,聘請本鎮(zhèn)民間剪紙高手為少年宮小朋友每周上一課,讓非遺傳承,從娃娃開始。
對對虎
2022年是中國的虎年?;⒁蚺c福諧音,虎年被人們寄予了更多美好的期望?;⑹谦F中之王雄姿矯健,威震千里,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是代表吉祥與平安的瑞獸。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構思對對虎的剪紙過程中,受到“虎虎生威”這個成語的啟發(fā),認為兩只老虎圖形對稱更加勇猛,形象更加完美,藝術表現(xiàn)力更加生動。經過仔細揣摩構思,用心用情創(chuàng)作,通過對稱的剪法展現(xiàn)了兩只勇猛老虎形象,以虎踞龍盤之姿表達虎年蓬勃希望之意。
作者簡介
王慶華,金寨二中退休教師,師從于非遺傳承人孫潤。王慶華鐘愛剪紙,充分認識到剪紙藝術魅力,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退休后,參加金寨縣老年大學非遺剪紙班,她剪出多幅作品在老年大學文化櫥窗展出。2020年為了增強抗疫必勝的信念,她的作品《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白衣戰(zhàn)士》《愛心永駐》被選登在《金寨文藝》上,受到好評。她平時積極參加老年大學組織的有關活動,利用暑假去梅山鎮(zhèn)文化站非遺剪紙少兒課堂和金寨縣文化站剪紙傳習基地教孩子們學習剪紙。
虎年大吉
2022壬寅虎年是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在全民抗疫防疫的全面勝利下迎來的,象征勇猛、健康、辟邪、上進的又一個“虎年”春節(jié)?;⑾碜u為“百獸之王”稱號,虎象征著勇猛與力量,也象征著勇敢和無畏。崇虎、敬虎意識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民間多用虎祈福、辟邪、避災,祈愿家人安康、吉祥、幸福、快樂,如:掛虎畫,戴虎帽,穿虎頭鞋等。
《虎年大吉》以剪紙的形式表達出虎年:虎虎生威,福(虎)壽安康!在新的2022年,我們的精神力量如虎的強壯、如虎的威武。2022壬寅是農歷虎年——虎年到來了,讓我們虎年話虎剪虎吧!
作者簡介
黃玉平,于2019年3月報名參加金寨縣老年大學剪紙班、書法班。剪紙師從縣級非遺傳承人孫潤學習。2019年至2022年金寨老年大學每期??加凶髌氛故?。2020年1月,參加安徽省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義務剪紙,抗疫作品發(fā)表在2020年3月《金寨文藝》。2021年,多次參加金寨縣梅山鎮(zhèn)青山社區(qū)幸福手工坊做義工、義賣活動。本著一顆熱愛生活,快樂創(chuàng)作,奉獻社會,充實人生的精神。
吉祥葫蘆
《吉祥葫蘆》采用的是鏤刻法制作而成。因為正值春節(jié)期間,葫蘆本身蘊含著多層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諧、多子等。葫蘆諧音“福祿”,代表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著百姓長壽、富貴、興旺。亦即:福祿雙全,和諧美滿。吳章卉有感于此,創(chuàng)作了這幅作品。
作者簡介
吳章卉,師從縣級非遺傳承人孫潤學習剪紙。退休后,她無意間接觸到剪紙文化,有感于剪紙文化傳承賡續(xù)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認為剪紙?zhí)N含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也充滿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與追求。
虎賀新春
孫潤考慮到老虎很威猛,就用卡通的圖案來體現(xiàn)老虎的可愛。因此選擇將老虎設計為象形“?!弊值钠裕藐幖舻募艏埵址?,采用象形的剪紙技藝,結合虎年的背景,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幅《虎賀新春》。福為虎所依,虎為福所附,福虎相伴,相映呈祥,虎虎生威,祝祖國龍騰虎躍,祝人民生龍活虎!
作者簡介
孫潤,中共黨員,中級職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金寨縣老年大學剪紙教師,金寨縣文化館興趣班剪紙教師,金寨梅山鎮(zhèn)文化站剪紙教師,金寨縣思源實驗學校少年宮剪紙教師,金寨縣特教學校剪紙教師和“紅松課堂”網絡銀牌剪紙老師。
剪紙作為他的家傳技藝,從奶奶開始算起傳承已過數(shù)甲,孫潤從小時候就看父親在剪紙,言傳身教的家庭氛圍一直延續(xù)了五十年,不忘初心,剪紙一直是他的摯愛。
國泰民安·圓夢
“一根六字”根書作品《國泰民安·圓夢》,是陳迪忠用一根巨型杜鵑樹根,耗時一年半時間巧妙構思、精心創(chuàng)作而成的。該幅根書作品為“一根多字”的連體創(chuàng)作,與通常的“一根一字”創(chuàng)作相比,在布局、章法和風格統(tǒng)一上要求高、難度大,更是珍貴。
其創(chuàng)作構思,反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國上下政治清明、百業(yè)振興、生態(tài)良好、政通人和,大別山革命老區(qū)通過精準扶貧,正在擺脫貧困、走向小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強,呈現(xiàn)出一派國泰民安、正在圓夢的盛世景象。同時,也表達了老區(qū)人民為感謝黨、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好政策的感恩之心。
作者簡介
陳迪忠,安徽霍山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六安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高級工藝美術師。
陳迪忠從事根藝創(chuàng)作20余載,遍訪大別山區(qū)園林,對每個形狀奇特的樹根,精心構思后都能將其變廢為寶。在汲取書法藝術豐富營養(yǎng)的同時,將詩詞、對聯(lián)、妙語、警句等融入作品創(chuàng)作之中。摒棄粘接生造的做法,體現(xiàn)了獨立成字、渾然天成的風格,賦予作品立體感,實現(xiàn)了自然美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趯ζ渥髌返母叨仍u價,2011年5月,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陳迪忠“安徽省民間文化優(yōu)秀傳承人”“安徽民間工藝師”稱號。
中國夢
根藝書法是一種天趣。作品不是“書”出來的,而是通過看選審,“悟”出來的。天然根藝書法,需要充分利用根的自然生長形態(tài),因其自然,隨形賦字,并通過漢字的間架結構、行次章法、象形會意等來表現(xiàn)人的品格情操和氣質,從而達到美的境界。因此,創(chuàng)作它需要大量的野外尋覓、遴選、精微的思考和精細的制作,其根本目的就是挖掘并體現(xiàn)出根的自然美和漢字的人文美。
作者簡介
黎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人,師從于市級傳承人陸洪琪。1976年從事教育事業(yè),歷任教師、校長,現(xiàn)已退休。1988年起,利用業(yè)余時間制作根藝作品,并探索、切磋、研討根書、根畫等藝術作品的構思與創(chuàng)作。
其根藝作品《鷹》,在“97中國根雕藝術博覽會”上獲優(yōu)秀作品獎;2006年6月,加入“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根雕文化研究中心”(會員);2011年5月,“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批準為學會會員;現(xiàn)為“安徽省傳統(tǒng)工藝和發(fā)展促進會”會員。2021年7月,根雕作品《千秋大業(yè)》參展于“霍山縣建黨100周年慶典”;同年12月,于“安徽省傳統(tǒng)工藝和發(fā)展促進會”舉辦的“精品展覽會”上獲銅獎。
蝴蝶團花
該剪紙使用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萬年紅朱砂紙、色調鮮明,具有濃郁年節(jié)喜慶的中國紅元素。在剪紙技法上,通過上下左右疊成四方并八分之一的對稱單元,只需在八分之一頁面,設計好草稿,依次從內到邊剪出蝴蝶和邊緣弧形菊花裝飾來。團花團圓,一團和美,美好美滿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期盼和祝愿。蝴蝶團花剪紙,更彰顯出春節(jié)喜慶的美好愿景。
作者簡介
魏倩妮是霍邱工業(yè)學校非遺進校園剪紙藝術特色教學班的第一批學員。師從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玉柱。魏倩妮作為張老師的學生,每節(jié)課都耐心細致地聽講,并做好課堂筆記;認真地對待每一節(jié)課,認真地剪好每一次作業(yè)??吹揭粡埐始堅谧约旱氖种?,經過刻苦練習,變成了一張精美的剪紙作品,心里充滿了喜悅感、成就感。學習剪紙不僅豐富了她的課外生活,而且還磨煉了她的意志。她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在生活中也剪出一張完美的作品。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