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中衛(wèi)海原縣鄭旗鄉(xiāng)南山村村委會大院里,第一書記呂云春有間十來平米的辦公室。頂上晃著的一盞燈,記錄了呂云春五百多個凌晨一兩點晚睡的夜,和太陽剛冒尖兒即起的晨。靠墻的書柜里,放著讀大學的女兒給他買的毛筆、墨水,但都尚未開封。當初,女兒以為父親會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她替父親想了一個文雅的消遣方式。但呂云春除了將筆墨紙硯妥善安置,就再沒機會去碰觸它們??膳赃呉槐窘凶鳌多l(xiāng)村第一書記》的書,卻被呂云春翻得很是破舊。呂云春說,這本書是他一年多來在外奔波時的“伴侶”,盡管是本小說,卻帶給他很多力量和思考。
正在辦公的呂云春
2019年1月,時為中國石油寧夏銷售中衛(wèi)分公司員工的呂云春,主動請纓大家避之不及的駐村崗位。于是,這個從來都只是在電視新聞、影視劇中聽到的詞匯——第一書記,自此深深烙印在了呂云春的生命里。當被問起為何當初會接這個“燙手山芋”時,呂云春靦腆地笑了。他說,我在公司上班時就啥崗位都干過,我認為只要肯干事、肯吃苦,就沒啥好難倒人的。在公司,銷量是中心;在這里,扶貧為第一要務。搞清楚奮斗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干,別想那么多,辦法總比困難多。
呂云春來到南山村后的首要任務,是走鄉(xiāng)入戶。62戶長住人家,呂云春每月走訪兩到三次。873戶已“搬離”南山村的原村民,呂云春踏破“鐵鞋”,足跡遍布固原、銀川、中衛(wèi)、吳忠地區(qū)的近十個市縣鄉(xiāng)鎮(zhèn)。一戶戶走訪,一位位溝通,硬是將南山村老百姓的“兩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問題了解了個透透徹徹。本村走訪還好說,外地尋人經(jīng)常容易“撲個空”。為了更加高效地采集信息,一年半的時間里,呂云春幾乎沒有休過假。在湖南師范上大學的女兒還比較能夠理解父親,可只有6歲、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卻覺得爸爸忙得已經(jīng)“不要”這個家了。難得一聚的時候,呂云春看著虎頭虎腦的兒子,總覺得抱也抱不夠,親也親不夠。
從借房住到有“洋房”,楊付海一家在脫貧的路上
第一書記廢寢忘食、馬不停蹄地走訪,換來的是15戶人家順利完成了危房改造,873戶人家妥善完成了廢舊房屋拆除。當一片片新綠朦朧逐漸代替過去的舊土殘垣,南山村也重新煥發(fā)出了鄉(xiāng)村之美。放眼望去,原來平地處勉強聳立耷拉著的破舊土坯房,此時已被一塊塊美麗的綠茵取代,綠地連成片,漫山遍野換新裝,南山村顯露出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問起第一書記好不好?村民楊富花們想把對“恩人”的感激表一表。
呂云春進村兒的時候,40歲的楊富花還是“蝸居”在十幾平米老宅里的“光棍兒漢”。就因為天寒地凍的日子里,媳婦撒銀花多燒了一鏟子煤,就被這個“昏漢”打跑了,連同家里的幾個娃娃。呂云春知道他家的情況后,決心挽救這個原本不該破碎的家庭。針對這對中年兩口子一沒技術,二沒年齡優(yōu)勢,三不會讀書認字的情況,加之毫無積蓄,呂云春召集村委會干部開了專項會,最終經(jīng)過三重一大,組織分別為二人提供了做飯和保潔的公益性崗位?!拜斞钡耐瑫r,呂云春也不忘教授他們“造血”。經(jīng)過多次動員,兩口子除了從事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崗位,還另外種了30畝田,養(yǎng)了6只基礎羊。在扶貧資金的援助下,楊富花家還改善了住房,擁有了70多平米的居住環(huán)境。日子越過越好,夫妻間的關系也變和睦了。
幫農(nóng)民建立養(yǎng)牛大棚,科學養(yǎng)殖
從扶一把到扶一程,搞養(yǎng)殖讓農(nóng)民有致富能力
將賒來的基礎母牛登記分配給貧困戶
指導農(nóng)戶進行科學養(yǎng)殖
馬德軍家是南山村有名的“雙老戶”。孩子們早已遠離家鄉(xiāng),只留下夫婦二人守著山溝溝里的這個貧寒之家。屋頂荒草迎風飄揚,屋里屋外墻壁疙疙瘩瘩,一進門地上就是一個鍋大的坑洼,人睡炕上,牲口就睡在靠墻兩邊兒,衛(wèi)生可想而知。呂云春走訪時一再做“老馬”的工作:“老馬啊,你這屋總是下不去腳可不行吶,這樣的衛(wèi)生條件,人住久了是會得病的?!瘪R德軍總是打著哈哈說:“人年紀大了就懶得動了,我們住得挺好的,收拾起來怪麻煩的,再說也沒那么多閑錢吶?!眳卧拼簳灾岳?、動之以情地勸道:“我都47了一天還跑著干呢,你比我還小呢老馬。再說,屋子收拾干凈了孩子們才愿意回來,我聽說你還有一個外孫呢,好久沒見了吧?”就這樣,在呂云春兩個月里70多次的走訪“攻勢下”,“頑固老馬”終于拜服。吊頂、刷墻、平地,寒舍變新家,兒女全回家。馬德軍抱著自己的胖外孫,一口一個乖乖叫著,這樣的幸福實在是久違了。
32歲的“小馬子”此前是村里有名的“懶漢”,生活全靠媳婦外公接濟。外公給一千就花一千,給五百就花五百。別人家都搞經(jīng)濟發(fā)展,他們家則幾口人等著吃飯,壯勞力卻懶得動彈。呂云春了解到情況后,苦口婆心勸二人:“少生孩子才能快脫貧,現(xiàn)在的孩子要‘智’養(yǎng),要讀書、要教育,還不能全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要跟上。為人父母你們一定要動彈起來,不能一天老睡著、躺著,勞動才能致富,日子是打拼出來的,不是接濟出來的。”針對夫妻二人不干不種、技能全無的現(xiàn)狀,呂云春還是通過村委會三重一大、協(xié)商決議,為小馬子提供了護林員的工作,動員兩人耕種了5畝土豆、5畝玉米,又通過政府就業(yè)局,對接了定點務工崗位。就這樣,懶漢往事不再回味,奔向了紅紅火火有希望的日子,家里的孩子在呂云春的關照下也無一失學。
34歲的楊付海在過去一年多的日子里,家中經(jīng)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年前,因為一場車禍而背負上了三十多萬元的債務,一度貧困到了借房居住。呂云春剛到南山村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腦子很活、命運很慘的小伙子。雖然處境艱難,但楊付海卻經(jīng)常幫助村委會干部聯(lián)系外遷居民,調(diào)查家庭信息。他的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引起了呂云春的關心和注意。經(jīng)過走訪詢問,呂云春得知了楊付海的全部遭遇。他認定小伙子是那種稍微一扶即能起來的“潛力戶”,于是他再次同村委會伸出了援助之手。經(jīng)村委會決議,確立楊付海一家為建檔立卡戶,為其提供了文化管理員的公益性崗位;幫助其圈養(yǎng)了5頭基礎牛和15只基礎羊;還基于其駕駛員的經(jīng)歷幫助聯(lián)系了開車的兼職崗位。小伙子果然不負眾望,今年又種了40畝地,決心徹底還清家里的賬,把好日子再過上一個新臺階。
第一書記呂云春,一年半的時間對他來說太長,因為對家庭的牽掛,使得駐村的每一天都不乏思念。一年半的時間又是那么短暫,他感覺有太多的事還放心不下。這一年半,他有很多次曾開懷大笑,也有很多次曾潸然淚下。村民們的年收入由兩千增長至近萬,2019年,全村順利脫貧摘帽,呂書記笑了;全村實現(xiàn)安全飲水全覆蓋,冬季常住戶水質(zhì)100%達標,呂書記又笑了;17歲少女心心念念想要讀書,卻早早被父母送嫁異鄉(xiāng),呂書記哭了,經(jīng)多方聯(lián)系,最終幫助女孩去技校學手藝,圓了她的讀書夢;村里娃娃們穿不起衣裳,總是一件兒小褂裹身,呂書記看到又哭了,他求助中國石油寧夏銷售中衛(wèi)分公司海原片區(qū)黨支部書記馮學忠,馮書記又求助自己的大老板朋友,最終給村里捐了1.7萬元的童裝和2萬元的現(xiàn)金,娃娃們春夏秋冬都穿上了新衣……
如今,呂云春與南山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對呂云春來說,他只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做更多造福當?shù)匕傩盏氖虑?。在漫山遍野的璀璨山花中,留下一朵盛開的寶石花的笑臉……
(文字作者:徐君 圖片作者:王英)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