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羅靖,來自西雙版納,是版納公司的團委副書記,同時,也是公司派駐麗江寧蒗縣永寧坪鄉(xiāng)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之一。我們的工作隊伍一共5名成員,平均年齡31歲,分別來自麗江、大理、保山和普洱,是一支年輕且充滿干勁的工作隊伍。
說起我申請扶貧的原因,得感謝現在發(fā)達的網絡媒體。在網上經常能看到山區(qū)孩子的照片,他們期盼的眼神,讓我特別想到貧困山區(qū)去看一看,都已經21世紀了,貧窮問題真的還那么嚴重嗎?為了尋找答案,我翻出在箱底壓了好多年的羽絨服,踏上了去麗江的路途。
2017年3月,我第一次來到麗江,從麗江到寧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山多。雪山、青山、荒山,高聳入云的山峰隨處可見。送我到村里的是當時工作隊的隊長姬志,當雙車道的柏油路變成單車道的水泥路時,他告訴我,我們已經快到村子了。
我所在的村子叫馬鹿塘,全村207戶貧困家庭都是我們的幫扶對象。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遠遠的就能看到掩映在青山綠樹中的房屋,婉如畫中的風景。到村子后,我親眼見到了他們穿的是什么,住的什么,吃的又是什么,也感受到了村民淳樸而又熱情的歡迎。如此景色優(yōu)美、熱情好客的地方,為何貧困?
在村里生活一段時間后,我找到了原因。麗江山很多,讓我沒想到的是,馬鹿塘的村民生活的地方就在這高聳入云的山峰上,每年的4月到10月,絕大多數的時間里村子都被云霧籠罩,惡劣的氣候加上貧瘠的土地,家家戶戶僅靠幾畝土豆和蕎麥維持生計。
除此之外,落后的交通條件也是致貧原因之一。在貧困山區(qū),很少人愿意離開祖輩世代生活的地方,馬鹿塘村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自然村落,他們自然聚落,房屋依山而建,這導致發(fā)展交通變得十分困難。
通過走訪困難家庭,我了解到他們的真實寫照。最讓我感動的一位令人尊敬的父親,他叫吉海大發(fā)。他的兒子沙政目前在重慶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他們家屬于典型的因學致貧戶。2014年的時候,由于大雨,導致家里種的土豆不能及時運到鄉(xiāng)里的集中收購點出售,這將直接影響兒子上學,這位父親在家里已經負債累累的情況下,毅然向全村人借錢。他告訴我,“自己種了一輩子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繼續(xù)這種生活,只要他愿意讀書,能讀進去,就會盡力幫他實現”。為了幫助這類困難家庭,自2015年起,公司每年為他們提供500至2000元的助學金,不讓他們因貧困而輟學?,F在,吉海大發(fā)肩上的擔子已經輕了許多,我還記得他和我說過,“我最自豪的——就是兒子是村里最有學問的人”。
另一個讓我感到的老人叫加日你羅,今年已經82歲,她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全都外出打工、求學,只有她一人留守家中,看到我們來走訪時,老人笑的很開心,她說:“家里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熱鬧了”。這讓我想起了家中的父母。老人的身體還算硬朗,在我們走的時候一直挽留我們吃飯,我能感受到她的孤獨。為了能讓外出工作的年輕人安心,公司專門為貧困家庭的老人購買養(yǎng)老保險,使他們也能享受國家政策。
今年是幫扶他們的第四年,238戶貧困家庭要想真正擺脫貧困,關鍵是要幫助他們筑牢經濟基礎。通過不斷的調查走訪,咨詢農業(yè)專家,現在馬鹿塘的貧困家庭已經建立起發(fā)展長期產業(yè)項目——花椒種植,中期產業(yè)項目——生豬養(yǎng)殖,短期產業(yè)項目——高產土豆種植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兩年之后,當豬仔成群、花椒掛滿枝頭的時候,他們就能徹底走出困境。
一年的時間,我親眼目睹了中國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也收獲了許多。家——永遠都是我們的避風港,不論外出多遠,家中的父母都在期盼我們平安、健康,所以,不論多忙,都要記得給家里打個電話。學習——不分種族、不分年齡,通過學習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生命不息,學無止境,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考上研究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習。現在,我們工作隊里的張宏飛和村里的副主任,已經開始了他們的網絡教育求學之路,只要行動就不算晚。(中石油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