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潔則流清 形端則影直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出自《上劉右相書》,釋義是水源潔凈無染,下游的水流自然清澈;物體形態(tài)端正,其投射的影子自然筆直。古語以自然現(xiàn)象中的因果關聯(lián)為喻,強調(diào)清正廉潔、端正品行的重要性。黨員干部要從源頭守住本心、從根本筑牢根基,方能像那源源不斷的清澈水流,行穩(wěn)致遠。
以“源頭之潔”守住政治本色?!坝奁渖碚?,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心為行之舵,清為正之本,居何心,則行何道,二者因果使然。這就要求黨員干部以純粹的初心守護源頭,持清正之心,走人間正道。然而,現(xiàn)實中少數(shù)黨員干部陷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的困境,逐漸被不良習氣浸染和吞噬,在“暮夜無知者”的自欺中所迷,在“富貴險中求”的僥幸中淪陷?!熬又?,修其身而天下平?!秉h員干部要常懷赤子之心,心系千萬民眾,涵養(yǎng)“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使命,在復雜紛擾中不為浮云所遮,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
以“行為之端”樹立表率之風?!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是無聲的命令、最好的動員。無論是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獻,還是黃文秀扎根鄉(xiāng)村的堅守,都詮釋了“形端”的磅礴力量。當下,有的黨員干部“裝聾作啞”做“躲官”,面對問題和訴求選擇性地忽視或回避;有的黨員干部貪圖安逸做“懶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黨員干部擔當不足做“庸官”,奉行“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等等。正所謂“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黨員干部要既掛帥又出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舍我其誰”的擔當,“一竿子插到底”的決心,帶頭沖鋒陷陣、攻城拔寨,以“率軍者披堅執(zhí)銳”的帶動力,激發(fā)“執(zhí)戈者戰(zhàn)不旋踵”的戰(zhàn)斗力。
以“制度之力”涵養(yǎng)清廉之本。“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鼻辶瓤恐饔^自覺,更要靠制度約束。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到《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從基層“小微權力”清單到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制,一系列制度為黨員干部立下了行為準則、劃出了行為邊界。但仍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把制度視為“橡皮筋”“稻草人”,以“工作需要”破規(guī)矩,以“特殊情況”闖紅燈,讓權力任性“出軌”?!安灰砸?guī)矩,不能成方圓?!秉h員干部要帶頭懂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習慣在制度“籬笆”中辦事用權、在監(jiān)督“探照燈”下工作生活,讓“流清”“影直”成為常態(tài)。
“源潔”方能“流清”,“形端”而后“影直”。黨員干部當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自覺,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以“堤潰蟻穴,氣泄針芒”的警醒,正本清源、克己修身,做到“心如明鏡不染塵”,永葆共產(chǎn)黨人政治本色。(李瑞萍、玉溪市峨山縣紀委監(jiān)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