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元江:志愿服務隊為鄉(xiāng)村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添“詩意”
“月亮照在我的臉上,星星跑到我的眼里?!惫嶙迮嘴а殴P下的詩句,生動道出了元江詩歌小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播撒樂觀向上、堅毅向前思想種子的實踐成效。曾經(jīng)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沉默的她,在詩歌中找到了情感寄托,她的《月亮》一詩被“藝術云南”收錄,讓更多人看到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積極向上精神世界。

云南玉溪元江詩人丁麗華被一句“會寫詩的孩子不砸玻璃”深深觸動,于2024年10月邀約了11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元江詩歌小苑志愿服務隊,由此開啟了詩歌賦能的探索之路。這支最初僅有11人的公益團隊,在短短八個多月時間里迅速發(fā)展壯大到90人,成員涵蓋本地詩人、教師、文學愛好者及愛心人士,形成了多元參與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格局。

在深入推進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過程中,詩歌小苑把詩歌教育作為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徑,培養(yǎng)具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底色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時代新人。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公益講座等形式,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注入了文明實踐基層文藝活力。志愿者隊伍中,既招募了深耕本地教育的教師骨干,也有來自新疆的旅居志愿者李蘭這樣的“新元江人”?!拔蚁M軌虮M自己的綿薄之力,給孩子們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崩钐m與其他志愿者一道,精心準備每一次進校園活動,讓詩歌之光照亮鄉(xiāng)鎮(zhèn)校園。截至2025年7月,志愿服務隊已深入全縣多個鄉(xiāng)鎮(zhèn),為50個班級開展27場公益講座,覆蓋了三至八年級的兩千多名學生,用詩意滋養(yǎng)鄉(xiāng)村兒童的心靈世界。
在元江第三小學、橋頭小學的課堂上,詩歌小苑的志愿者們帶著孩子們追月亮、看星空,引導他們將生活觀察與情感體驗轉化為質樸詩句。

“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教育資源有限,文學藝術熏陶機會不多。經(jīng)過詩歌培訓之后,豐富的思想道德營養(yǎng)滋潤了學生心田,孩子們在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等方面有很大提升?!痹谌W黨總支書記楊雪瑩的觀察道出了詩歌教育的顯著成效。紅僑小學教師李夢香發(fā)現(xiàn),課堂上容易開小差的男孩白辰逸,在《狗尾草》中寫下“大黃生前對我搖尾巴,它走后,變成一山坡狗尾草,還是對著我搖尾巴?!钡纳钋樵娋?,許多在傳統(tǒng)課堂表現(xiàn)普通的孩子在詩歌里找到了表達的勇氣。
留守兒童楊宇川的《糖》更是令人動容:“糖一入口像初陽,把心里的苦惱蒸融了,糖像一陣陣微風,吹走了所有不開心”。這些充滿靈性的詩句,不僅展現(xiàn)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更成為縫合鄉(xiāng)村兒童情感缺口的溫暖針線,印證了詩歌在心靈滋養(yǎng)方面的獨特價值。

正如丁麗華所說:“這些美好的感受,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慢慢開花結果,成為他們內心世界的寶貴財富。”詩歌教育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不少學校學生美育德育教育的首選。

元江縣委文明辦伏占紅說:“每一位孩子都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尋,我們將進一步整合相關部門資源,全力支持配合好詩歌小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將詩歌教育納入整體美育和德育體系之中,為孩子們天真爛漫的詩心表達搭建好平臺,為高質量立德樹人探索新路徑?!敝驹阜贞犛媱潓⒃姼枧嘤栔v座與詩歌研學相結合,通過文化活動引流,讓詩歌小苑成為連接童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紐帶。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征程中,元江縣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將詩歌藝術與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這片熱土的每個角落。(范魏嵩、元江縣委文明辦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