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尋甸:縣中振興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3年來,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堅持“12556”(緊盯一個目標、堅持兩個根本、建強五支隊伍、深化五項改革、抓好六類教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思路,做實教育“3333”工作舉措,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的推進力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強度,全面實現(xiàn)縣中振興,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2025年,全縣高考600分以上32人,特控上線率69.98%,較上年提升47.11個百分點;本科上線率74.03%,較上年提升19.9個百分點。華東師范大學尋甸實驗班600分以上21人,特控上線91人,上線率92.86%,本科上線98人,上線率100%,取得“一清三北”的歷史性好成績。
“三項機制”賦能教育動力
以“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賦能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全縣選派156名黨政領導擔任全縣中小學第一書記,健全“縣委書記帶頭抓教育,縣長直管抓教育,人大、政協(xié)領導合力抓教育”的“縣鄉(xiāng)村三級書記抓教育”的教育領導體系,錨定總方向、確立總基調、鋪展路線圖,為全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賦予了教育工作精神和動力。
以“規(guī)劃引領”提質量,精準謀劃發(fā)展路徑。2022年以來,研究出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五年規(guī)劃和三年行動計劃,持續(xù)推進“小學強基、中學做優(yōu)、高中辦強”目標任務,精準規(guī)劃全縣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路徑。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將目標任務前置,細化工作措施,量化評價指標,確保教育發(fā)展優(yōu)先規(guī)劃、教育投入優(yōu)先保障、教育問題優(yōu)先解決。
以“比學趕超”為引擎,提升教師隊伍能力。搭建“教、學、研、賽”四位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開辟4條賽道,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競賽和研討活動,以賽促教、以研促學。通過“五項比拼(教師比技能、班級比提升、學生比進步、學校比排名、工作比特色)”,每年舉辦2次全縣教師技能比武、1次課堂教學競賽,通過逐級比賽、層層選拔、全員競技,讓廣大教師在比武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激發(fā)教師思考力和教研力,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三名工程”引領教育發(fā)展
以“縣中振興”為突破口,大力發(fā)展高中教育。在縣第一中學、縣第二中學、縣第三中學、縣民族中學4所高中開辦初中班,打破初高中學段之間的壁壘,實施初高中貫通培養(yǎng),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留住優(yōu)質生源。在全縣4所高中、17所初級中學全面推行“七步教學法”,開展激情晨跑、激情誦讀、激情宣誓。以高考成績?yōu)橥黄瓶?,以群眾關切的考學結果為導向,通過加強教學管理、優(yōu)化師資隊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措施,切實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而帶動全縣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以“高中實驗班”為引領示范,打造高中教育拳頭品牌。持續(xù)整合華東師大、成都七中等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建華東師大尋甸實驗班,建立“華東師大+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尋甸縣中”的“四位一體”協(xié)同育人機制。采用“雙課堂教學”模式(線上名校教師直播授課+線下本地教師輔導),并實施雙導師制、教授進課堂等創(chuàng)新舉措,首屆實驗班高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探索出了適合尋甸教育發(fā)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示范帶動全縣教育質量提升。
以“三名工程”為抓手,激發(fā)教育發(fā)展活力。引進昆明市外國語學校領辦尋甸三中、昆三中托管尋甸民族中學,聘請1名“全國優(yōu)秀校長”擔任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顧問,引進名校長3名、銀鈴講師6名、“長江學者”4名參與尋甸教育教學工作,通過“高校領研、名校領辦、名校長領銜、名教師領教”模式,為尋甸教育改革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高中教育從“分散型”向“緊密型”轉變,實現(xiàn)辦學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
“教師三課”推動教育提質
集體備課提標準。定期組織教師,根據(jù)備課任務計劃,對各自所承擔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謀劃,共同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讓備課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成為激活課堂活力的關鍵因素,從而確保課堂教學效益大幅度、大面積提高。
示范研課提技能。培養(yǎng)省市縣級名師、學科帶頭人981名(省級31名,市級152名、縣級798名),常態(tài)化開展骨干教師示范講課展示活動,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在新課改教學中示范、引領、帶頭作用,讓全縣廣大教師學習有方向、教學有方法。
全員賽課提質量。每年舉辦2次全縣教師技能比武、1次課堂教學競賽,通過逐級比賽、層層選拔、全員競技,讓廣大教師在“比武”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整體推動全縣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穩(wěn)步提升。
“學生三課”賦能教育增效
開設“大思政課”。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舉辦“思政大講堂”和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同講一堂思政課”,引導廣大教師堅守政治信仰。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立“華東師范大學—尋甸縣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聯(lián)合培育實驗中心”,探索思政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打造思政課教師培育品牌。
開設“思維拓展”課。以學科思維、邏輯思維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發(fā)展、發(fā)散思維拓展、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思維導圖運用為主要內容,通過“專家教授月度主題導覽報告、支教老師思維引領工作坊、大學生思維導學每周送課下鄉(xiāng)”等活動,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理念,提升邏輯思維、學科思維,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
開設“前沿導覽”課。依托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專家力量,精心設計22期學科前沿知識和教學最新發(fā)展的“前沿導覽”系列培訓課程,及時傳遞教育資訊和先進教改動態(tài)、經驗、成果,幫助師生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掌握前沿理論、前沿策略、前沿管理、前沿課改等,全方位拓展教師和學生知識視野。
推動教育再出發(fā)
尋甸縣委書記高宇明介紹,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縣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和要求是:尋甸實驗班要落實學生“動態(tài)調整”機制和教師“好中選優(yōu)”“優(yōu)中聘強”選聘搭配機制。要壓實學校第一書記主體責任,每學年一次黨課講授、一次組織生活、一次專題調研、一次質量分析、一次交流談心、一次集體研課,杜絕走過場、玩形式的“假把式”,確保行動抓實抓細抓到位。連續(xù)3年排名靠后的學校書記和校長,就地免職,慎重續(xù)用;成績突出的書記和校長,重點培養(yǎng)、重點使用。認真落實《尋甸縣進一步加強尊師重教的八條措施》,從助力教師專業(yè)成長、保障教師社會待遇、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等8個方面,提升教師的職業(yè)獲得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高宇明強調,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急不得、虛不得、花不得,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認認真真抓、踏踏實實干。希望在教育,發(fā)展在教育,復興在教育,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就是縣委、縣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姜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