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弊黠L建設這場“大考”,關乎人心向背,決定事業(yè)成敗。從延安時期“延安整風”的自我革新,到新時代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徙木立信,我們黨始終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在作風建設的考場中砥礪前行。當前,面對改革發(fā)展的硬骨頭、群眾期盼的新訴求,唯有以趕考之姿永葆清正廉潔,以“永遠在路上”的執(zhí)著答好作風建設考卷,才能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答好作風建設考卷,要以“百姓心為心”校準坐標。作風問題的本質(zhì),是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當年,焦裕祿靠著騎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走遍蘭考120多個村莊,用“腳步”丈量民情;如今,駐村第一書記們在田間地頭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用真心換取信任。實踐證明,好作風的起點,永遠是“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糾正作風偏差,就要始終以群眾“表情包”為“晴雨表”。群眾皺眉的地方,就是作風整改的重點;群眾點贊的領域,就是作風深化的方向。多問問“群眾需要什么”、多算算“民生賬”,才能讓作風建設始終扎根人民、服務人民。
答好作風建設考卷,要以“釘釘子精神”糾治頑疾。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復燃”。從“舌尖上的浪費”到“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從“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到“數(shù)字化形式主義”的新變種,作風頑疾總會換上“新馬甲”。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既打“攻堅戰(zhàn)”也打“持久戰(zhàn)”。破解頑疾,敢于動真碰硬,深挖根源、嚴肅問責,善于建章立制,像釘釘子一樣,堅持一錘接著一錘敲,一顆接著一顆釘,讓求真務實、擔當作為成為黨員干部的行為自覺。
答好作風建設考卷,要以“自我革命勇氣”淬煉初心。“趕考”路上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外部挑戰(zhàn),而是自身的懈怠。倘若對作風建設產(chǎn)生“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或認為“群眾的要求太高”,把“分內(nèi)事”當成“額外負擔”,那么這些思想上的“小滑坡”,往往會引發(fā)行動上的“大偏差”。因此,要永葆“趕考”姿態(tài),常懷“本領恐慌”。在“充電蓄能”中提升服務能力,在“基層歷練”中增進群眾感情,把“為民服務”從口號變成“解難事、辦實事”的實踐。要常懷“敬畏之心”,始終以“如履薄冰”的謹慎對待權(quán)力,以“百姓滿意”的標準衡量工作,讓“趕考”的清醒轉(zhuǎn)化為作風建設的持久動力。
答好作風建設考卷,要以“人民閱卷標準”檢驗成效。作風建設好不好,群眾最有發(fā)言權(quán)。是“真作為”還是“假擔當”,群眾看在眼里;是“解民憂”還是“擺姿態(tài)”,群眾記在心里。讓人民成為“閱卷人”,就要暢通評價渠道,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作風建設的“硬指標”。要公開政務服務“好差評”,讓群眾隨時“打分”;開展“作風評議”,讓企業(yè)和群眾“挑刺”;建立“問題反饋閉環(huán)”,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
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趕考”永遠在路上。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握緊“實干筆”,以“趕考”的姿態(tài)答好每一道作風考題。在為民服務中彰顯初心,在攻堅克難中錘煉黨性,在新時代的作風建設考卷上,寫下“清風正氣”的時代答案。(雷春、玉溪市新平縣紀委監(jiān)委供稿)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