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為黨和人民工作,一個職位就是一副擔子。壓擔子是培養(yǎng)干部的一種有效方式,其核心在于讓干部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然而,有的人把擔子當位子,本著“過期作廢”的態(tài)度,工作上得過且過,時不時耍下官威,嚴重偏離了干部培養(yǎng)的初衷。
壓擔子是搭“臺子”。干部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越是有培養(yǎng)前途的干部,越要積極為他們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先讓其承擔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務,到群眾中去,到田間地頭、項目一線去挑重擔子、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在解決復雜矛盾和棘手問題中學真本領、練硬功夫,使其積累經(jīng)驗、提升能力。應當注意的是,把干部放在一定平臺上培養(yǎng)鍛煉,不是給他們“鍍金”,決不能有歇歇腳、松松勁的想法,也不是躺在那里坐等提拔。對于通過壓擔子證明自己具備了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后,再適時給位子,讓他們在更重要的崗位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真正讓有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為;對于在實踐中暴露出來的眼高手低、拈輕怕重或者挑不起擔子、經(jīng)不起風雨,甚至搞“自我設計”、走歪門邪道的干部,則要堅決果斷調整出去,把位子讓出來。
“打鐵還需自身硬”。干部自身也要正確認識壓擔子與給位子的關系,不能只盯著位子,認為壓了擔子就會有位子,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把壓擔子當作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主動接受組織安排,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在干事中發(fā)現(xiàn)不足,在不斷反思中快速成才,讓本領強起來。面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敢于挑重擔、敢于克難題,真正把擔子挑起來,才能贏得組織的認可和信任。(姜定平、尋甸縣委組織部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