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7日,云南省紀委監(jiān)委制作的《密Ⅱ》5集保密宣傳教育片在“清風云南”微信公眾號熱播。其中,第三集《綿里針》講述了工作人員小辰心存僥幸用微信傳輸涉密文件,被偽裝成“樂于助人”的保潔阿姨“算計”,導致泄密事件發(fā)生的故事,充分揭示了“窺探者”無處不在、“泄密毀于一疏”的道理,給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注入了“清醒劑”。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微信辦公的便捷性讓工作溝通更加高效,成為日常辦公得力助手。但微信本身不具備處理涉密文件的加密保護功能,若不加以嚴格規(guī)范,極易因操作失誤、技術漏洞或保密意識淡薄導致泄密。因此,微信是一把“雙刃劍”,大家以為的“一秒即達”“高效傳輸”,實則是國家機密在深淵邊緣裸奔、在刀尖上跳舞,便利的背后暗藏著國家安全危機,一不小心可能成為泄密的“突破口”和“高發(fā)地”,一些黨員干部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
為何微信泄密事件頻頻高發(fā),屢禁不止?根源在于少數(shù)黨員干部政治意識不強、保密意識淡薄、工作作風不嚴??v觀近年來曝光的微信泄密典型案例,有的信息發(fā)布保密審查制度不嚴格,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涉密信息;有的以公務緊急為由,拍照涉密文件轉發(fā)微信群;有的為匯報工作,拍照涉密文件微信轉發(fā)領導;有的圖方便,利用微信圖文識別小程序識別涉密文件;有的誤判安全性,認為“點對點發(fā)送”或“工作群僅內部可見”無風險……從這些案例看,效率優(yōu)先心態(tài)成首要誘因,領導意志凌駕制度加劇失控,技術認知鴻溝埋下隱患,導致國家秘密置于危險之地,讓微信變“危信”,讓國家安全“失血”,必須引起重視和警醒。
如何防范微信泄密?首先,心牢如鐵,織牢思想“意識網(wǎng)”。牢記“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的古訓,樹立“真正的保密防線永遠筑在思想深處”的意識,謹防松懈麻痹思想,不留安全破口,做到謹言慎行,構筑堅不可摧的思想防線。其次,口緊如閘,織密廉潔“安全網(wǎng)”?!暗溎笥诓恢?,咎莫大于欲得”,要對鏡自省,自覺錘煉黨性,保持清正廉潔,面對各種誘惑時時謹記保密之重,刻刻警惕泄密之危,處處擰緊保密之閥,不被浮云遮望眼,不讓人情牽著走,做到密不透風、萬無一失。最后,手嚴如鎖,織好技術“防護網(wǎng)”。堅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重視信息安全,嚴格落實保密規(guī)定,掌握保密技術和防范措施,堵塞技術漏洞,共同構筑起堅實的信息安全網(wǎng)。
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保密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特殊重要工作,保密紀律是黨員干部必須嚴格遵守的“鋼規(guī)鐵紀”。黨員干部必須把保密紀律牢記于心、外化于行,居安思危、慎之又慎,不給“窺探者”任何可乘之機,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李瑞萍、玉溪市峨山縣紀委監(jiān)委供稿)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