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長篇大論、調研走馬觀花、指示脫離實際、工作層層加碼……不少干部對這樣的工作現(xiàn)狀感到無所適從,卻又無可奈何。只有找準“病”的根源、把握“減”的要點、抓住“治”的關鍵,才能斬斷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的“共生鏈”,重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找準“病”的根源,防范“虛假政績”?!安 钡母丛凇疤摗?。熱衷于打造“特色亮點”、炮制“注水政績”,這些頑疾之所以難以根除,是“只圖表面風光、不顧實際成效”的錯誤政績觀在作祟。要想打破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的勾結,就不能讓錯誤的政績觀侵蝕政治生態(tài)。要擺脫形式主義的桎梏,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田間地頭,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要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機制的“探照燈”作用,以務實監(jiān)督為切入點,綜合運用實地暗訪、數(shù)據(jù)評估等手段檢驗工作的真實性,從“看表面”向“重實效”轉變,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yè)觀。
把握“減”的要點,打破“繁文縟節(jié)”。“減”的要點在“精”。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不是減服務、減質量、減成效,而是精流程、精機制、精管理。倘若“口號”響了卻沒有行動,那就偏離了抓落實的正確方向。要立足實際、明確職責,項目化、清單化、具體化分配任務、督導落實,避免推諉扯皮。要優(yōu)化工作流程,堅決杜絕“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批示落實批示”的現(xiàn)象,做到少發(fā)文、發(fā)管用的文,少開會、開有用的會,以“高效、實用、便民”為原則,精簡環(huán)節(jié)、提升效率。要推進數(shù)字化辦公,對政務流程、信息傳遞、服務反饋等進行數(shù)字升級,讓信息多流通、干部少折騰,精簡工作流程,真正“解放”黨員干部的時間和精力,讓工作回歸服務人民的初衷。
抓住“治”的關鍵,撕碎“表面文章”?!爸巍钡年P鍵在“真”。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成效,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因此,絕不能讓整治工作在“換湯不換藥”的敷衍中流于形式。要合理規(guī)劃工作安排,科學區(qū)分工作的主次和先后,避免重復勞動和無效投入,努力構建起協(xié)同配合、運轉有序的工作格局,切實讓“真治理”為實干“真助力”。要摒棄“以材料定優(yōu)劣、以匯報論高低”的觀念,減少形式化的檢查和評比,取消不必要的報表和臺賬,改變“材料厚就是工作實”的錯誤評判方式,把準備匯報、應對檢查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服務群眾,從“聽匯報”轉變?yōu)椤安鞂嵡椤?,變“層層走過場”為“層層見實效”,努力營造真抓實干良好氛圍、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強大動能。(李少鵬、博韜、元陽縣委組織部供稿)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