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十九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營造濃厚的文化遺產保護氛圍,增強群眾對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云南省紅河州屏邊縣精心策劃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搭建連接各民族、各地區(qū)的橋梁,深化了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讓大家在活動中深切感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增進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攜手描繪民族團結新篇章。
以比賽為媒介,拓寬文化展示渠道
6月4日上午,長晟商業(yè)廣場上,一場熱鬧非凡的“粽情歡笑 共度端午”包粽子比賽拉開了屏邊縣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的序幕,吸引了160余名群眾和游客的積極參與。比賽以“數(shù)量、速度、質量、美觀”為標準,參賽選手各顯神通,展現(xiàn)出了精湛的包粽子技藝。經(jīng)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了個人組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團體賽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均為1名。
此次活動以比賽為媒介,各族群眾匯聚一堂共慶端午佳節(jié),拓寬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示的渠道,讓各族群眾近距離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激發(fā)了他們積極投身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fā)展中的欲望。
以晚會為平臺,傳遞民族團結聲音
6月4日晚,開展了屏邊縣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苗族花山節(jié)申遺成功十周年”文藝演出,吸引了上千群眾駐足觀看。演出以舞蹈《唱支山歌給黨聽》拉開帷幕,以傳統(tǒng)煙盒舞深情歌頌黨的偉大歷程與豐功偉績,展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黨的堅定信念與深厚情感。蘆笙舞《蘆笙舞出幸福來》則生動展現(xiàn)了屏邊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生活的喜悅心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服飾展示節(jié)目《指尖現(xiàn)歷程 細線塑風采》通過繡娘們的精湛技藝,展示了苗族服飾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內涵。女聲小合唱《每個人的家》通過多個民族同唱一首歌的形式,深情傳達了屏邊各族兒女對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場演出精彩紛呈,觀眾們在欣賞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力量。
以競答為橋梁,深化文化知識理解
晚會的歡聲笑語中,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族團結知識搶答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
利用晚會間隙的空余時間,主持人組織現(xiàn)場觀眾參與搶答活動,深化群眾對文化知識的理解?;顒右灾鞒秩颂岢鲫P于民族團結、生活常識、屏邊縣概況等問題,觀眾們迅速舉手搶答,回答正確者將獲得精美小獎品一份的方式進行,不僅激發(fā)了觀眾們的參與熱情,也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化了文化知識的理解和對屏邊縣概況的了解,增進了屏邊各族群眾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以校園為舞臺,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6月5日,在玉屏中心校新榮小學,一場獨具匠心的非遺進校園活動,為現(xiàn)場師生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活動以一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蘆笙舞開場,通過其獨特的魅力為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藝術享受。此次活動有蘆笙舞教學和刺繡教學。在蘆笙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耐心細致地對學生的每一個動作進行指導,并帶領學生們跟隨音樂的律動,輕盈起舞。悠揚旋律與舞者的優(yōu)雅舞步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姿的藝術畫卷。
在刺繡教學區(qū)域,只見老師手指靈活地穿梭于絲線之間,向學生示范著苗繡的各種刺繡技藝,緊接著并耐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基本能用基礎的針法繡出簡單的圖案,本就有基礎的同學更是能夠繡出一些精美的圖案。整個教室充滿了濃厚的民族藝術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傳統(tǒng)藝術的殿堂。
隨著非遺互動教學的圓滿結束,屏邊縣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也促進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元素的創(chuàng)新融合,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了新的活力。(楊金發(fā) 屏邊縣地震局 屏邊縣民族團結專班供稿)
(責任編輯:孟君君)